用户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260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文学作品是经验的表达,经验怎么获得

[复制链接]

37

主题

48

帖子

202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0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1-4 18:08:2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让阅读成为习惯,让灵魂拥有温度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北京文学
来源:公众号文学批评,有删改。

格非,原名刘勇,生于1964年,江苏镇江丹徒人。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,毕业后留校任教,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。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,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。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。著有《格非文集》《欲望的旗帜》《塞壬的歌声》《小说叙事面面观》《小说讲稿》等。


经验怎么获得
格非

1.经验不是自动获得的

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:文学和经验的关系。我们拥有经验吗?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,无论是写作还是一般人,每个人都拥有经验。如果我们很简单地说,这种经验构成了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,这当然没有问题。可是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们来追问,我们真的拥有经验吗?

我们每时每刻都会经历不同的事情,我们有大量的记忆,但这个东西是不是会被用来写作,很难说。我们知道有两种类型的作家。一种类型的作家比如说中国的沈从文。沈从文去北京开始写作之前,差不多就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,经历了无数的事情。当时中国很多事情是面临生死的考验。大家都知道沈从文是小学毕业,可能没有毕业,文化水平很差,郁达夫他们都觉得奇怪,说你这么一个文化水平的人怎么能写作?沈从文说别的我不敢肯定,我超过莎士比亚是肯定的。他非常狂妄,因为他积累的事情太丰富了,有大量的事情涌上笔端。

还有另外一种类型,霍桑、卡夫卡,他们的经验跟我们相比,不会多,只会少。一辈子当个小职员,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构成了这些人的写作?这也是困惑了我很多年的问题。我经常在清华给学生讲课,讲到这个问题,大家都知道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”文左安在他的追忆里面分析过这件事,他说如果这首诗翻译成英文的话就糟糕了。意思就是说,我在歧王家里经常见到你,我在崔九家里也听说过你,现在到了江南这个地方我们又见面了,换成英文就是这么简单。这是唐诗里面非常重要的诗,这首诗是杜甫去世前一年写的,他什么经验都没有说,不是要把什么经验呈现给大家。相反,他是想把经验藏起来。要读懂这首诗特别不容易,你得了解当时的安史之乱,你得了解当时杜甫回不了家,他很怀念他的家乡,他对家乡的记忆突然被一个故人李龟年引发出来了。这首诗背后隐藏的东西才浮现出来。


2.话语对写作产生重大影响

现在我来说说第二个问题。就当代社会来讲,对我们写作构成威胁的是什么?因为互联网,因为信息高速公路,因为传播手段的发展,我们每个人用的东西都差不多,你很难再经历千辛万苦去获得的感觉。比如说,过去一个人要到四川去,他可能会死在半路上。住在东城区的一个家庭,有一个小孩,二十年代,这个小孩考取了清华大学,他要从家里去学校念书,父母都会流眼泪,因为太远。现在如果不堵车的话,从东城到清华也就二十分钟。可是当年叶圣陶和俞平伯两个人约着要去看朱自清的遗孀,他们住在东城一带,要去海淀,提前几天就商量行动路线,中午在哪吃饭,到黄昏抵达,还要雇一辆驴车。今天由于空间的变化,由于交通信息的便利,都抹平了。我昨天到达香港,他们问我,你来过香港几次了?我说来过很多次了。但是我对香港一点都不了解。
对当今写作的另一个非常大的威胁,我觉得是文化、话语。我们拥有的经验,其实只不过是拥有话语对今天的陈述。这个社会有大量的文化信息,有很多的时尚,我们都在遵从,我们也来不及思考。今天早上他们给我送报纸来,它无时无刻不在塑造你、影响你,它在影响你的判断,帮助你发掘你自己的经验。所以文化的话语、现实的话语、意识形态的话语,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,使得我们在写作中,在调动自己经验的时候,会陷入一种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的自动化的辨认。辨认大家都在说的,大家都在讨论的。这样一个趋势,我认为会越来越强烈。



3.文学经验和他者的关系

经验这个东西我们怎么才能获得。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。《一千零一夜》里面有一个故事,后来被写成了小说,题目叫做《两个做梦人的故事》。

有一个生活在巴格达一带的人,他晚上睡觉做了个梦,有个咬着金币的人敲门跟他说,你有一笔财富埋在伊斯发罕城。醒来后他就雇了一个骆驼去了伊斯发罕城这个地方,去了以后发现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沙漠,什么也没有,带的一点钱也用光了,他在一个修道院里睡觉,后来城里出现了小偷,警察进来抓小偷,警察没有抓住,结果把这个人抓去了。警察审问他,你从哪里来,你到这里来干什么。这个人就说我是某某地方的人,我做了一个梦,梦中说我的财富在什么地方,我就来了。一说完巡逻队的队长哈哈大笑,说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的傻瓜。我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跟你同样的梦,说我的财富在什么地方。

警察说的这个地点正好是做梦的这个人出发的那个城市,两个人互相颠倒,他继续往后面说,那里有一面墙,有一条路进去之后,有一个大院子,院子里面有一个无花果树,有一个喷泉,这个喷泉下面就埋着大笔的财富,恰巧这个地方就是做梦人的家。从修道院出来以后,他赶紧狂奔回家,回到自己家里在喷泉下面挖,果然挖出了无数的财富。这个故事可以从不同方面去分析。

我今天讲经验,我认为也可以从经验的方面来推论。你拥有的经验也许你并不知道,你需要走一个很大的弯,你需要受到强烈的启示,你才可能从你的眼皮底下把你的财富挖出来。所有的财富都在你的身边,就在你的附近,可是你不知道。

这当中有一些特别的东西,我要讲的一个概念是,这个经验其实是和他者有关系。我们怎么样获得我们自己的经验?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。你先把你的经验放在里面,然后你去触及、去了解一个新的东西,这个新的东西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。比如说如果你作为一个女性,你不知道自己是女性,你碰到第一个男性,你就知道自己是女性。因为他者出现。一比较,你就知道我的特点是什么,我的生理构造是什么,我拥有什么。假如你从小就生活在女人堆里,一辈子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个男性,你对自己的财富是不知道的。


我在大学读书时受到理性、现实的影响。等我到了上海,上海那边告诉我,你这个乡巴佬,你不知道自来水龙头往哪边开,城市让我们觉得陌生。所以我在上海经历了四五年的折磨,你到一个新环境里面,你原来的经验没有用。可是到今天,今天所有的上海人和北京人,上海的作家和北京的作家,遇到我和苏童这样的作者都会很羡慕。说你跟我们不一样。你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年,在北京生活了十年,但是同时你最重要的生活,比如说从一岁到十七岁是在农村度过。而这个记忆我们都没有。我开始了解我那17年的记忆到底是什么,这不是突然明白的,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开始了解那个生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,对整个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怎样的经验。《人面桃花》《春尽江南》的一部分,都跟这个记忆的重新认识有关。如果我没有离开家乡,我跟我家乡的男男女女一样,我们还处在对现实的抱怨里面。

什么叫中国文化?过去没有这个概念,正是因为西方文化进来之后,我们才会有中国文化的概念,中国文学的概念,才会有国学的概念。年轻人去读大量的作品,不仅不会对你自身的经验造成影响,反而非常有作用。你应该尽量的去了解跟你异知的东西。我有一次发了一条微博,我是这样写的:其实文学所要发现的意义,不在于经验里面,而在于经验和他者的关系里面。就像真相并不在事实当中,而在对于事实的解释中。

再讲一个小的事情。我若干年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,看到最后谢廖沙,谢廖沙是托斯陀耶夫斯基小说里面写的最纯洁的一个人物,犹如天使。所有的人物都很肮脏、充满着欲望,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。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带着非常谦卑的目光去看他们,所有的人都充满慈爱。但是这个小说里面有一个人例外,这是一个小孩,我每次读到谢廖沙出现,她去保护一个小孩的时候,每次都会流眼泪。这样一个孩子在这个非常糟糕的世界上,你会为他捏一把汗。这个小孩终于有一天遇到修道院的一个长老,他觉得我要离开这个世界,我要到修道院去侍奉上帝,我要把我的一生交给上帝。当他的家里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他的几个哥哥,他的父亲,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杀人,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。他就跑到这个寺院里面跟这个长老说,我要求留在您的身边,终生呆在你的身边侍奉上帝,外面这个世界我就准备放弃了,跟我没有关系了。佐西马长老跟他说,你可以侍奉上帝,但是现在不行,你现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因为你还不能理解你的上帝,你要经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,然后有一天你回来。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谢廖沙的忠告,我也把它当做对所有写作者的忠告。

END
新刊推荐
《北京文学》(精彩阅读)2018年第9期
封面及目录
作家人气榜
平民江山的首脑生活(中篇小说)/阿宁/4
我写了一个平民(创作谈)/阿宁/46

现实中国
精神病院采访实录(报告文学)/周芳/48

好看小说
花瓶碎了(中篇小说)/海玉/86
疑心(短篇小说)/南翔/113
绑架(短篇小说)/万胜/123
复活(短篇小说)/沈乔生/138
陈永林小小说三篇/148

新人自荐
四季日料(短篇小说)/赵依/154
读《四季日料》记(点评)/阿来/162

天下中文
毛发的力量(散文)/梁鸿鹰 /164
那个人和那座城(散文)/郭梅/173
通波:北京的大运河(散文)/侯磊/184

真情写作
母亲的意象(散文)/朱鸿/187
小瑛子的故事(散文)/[美国]北奥/194
而立赋(组诗)/陈朴/199
在风中想起母亲(组诗)/郑万明/200
时间史(诗)/赵秋水/85
瞬间(外一首)/吴春萍/122
眼科医院(外一首)/蒋言礼/147
大兴村(组诗)/李春龙/153
假如我是一棵小草(外一首)/郭士萍/198

北漂故事征文选登
梦想北京,只为圆父母一个北京梦/杨勇/202
北漂奶奶的别样生活/五月/204
回望漂泊亦欣然/郑洁/206

《北京文学·中篇小说月报》2018年第9期
封面及目录
004/我的两个战友【原载《十月》2018年第4期】 陶纯
他们是同年出生、同年入伍的战友,他们相约五年后到军部聚齐,也曾相约多年后龙城聚首。三个年轻人各自历练,走出了三条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。三兄弟能否相聚,相聚以后又是否还是兄弟?

046/ 卤水点豆腐【原载《芳草》2018年第4期】  裘山山
单位中贪官当道,小人物除了守住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底线,是否还有其他自我保全的方法?最新人工智能、高端数字药物,能否改变人性的贪婪?

072/鬼卡点【原载《花城》2018年第4期】  张弛
杀人后,他驶过冰河,安全上岸到达卡点,不想却遇到独守关卡的警察。警察宰羊招待,倾诉衷肠,杀手深陷这样的迷魂阵中,难以脱身。这是一道过不了的鬼卡?还是人在行将崩溃时的幻觉?

096/大师 【原载《青年作家》2018年第6期】  刘汀
一个大师,两种版本,一种写实,一种虚构。大师最终死于写实还是虚构?谁是真正的“枪手”?众声喧哗,哪一种声音最真实?

128/我的姑姑纳兰花 【原载《民族文学》2018年第8期】  马金莲
纳兰花是一种传说中的幸福花,这个名叫纳兰花的美丽女子,却没有迎来幸福。谁是摧毁纳兰花的幕后凶手?还有多少纳兰花在走向枯亡?

168/镜中  【原载《小说界》2018年第4期】  邓雅心
两个年轻人,一个为国捐躯,一个为己谋私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谋得高位后,开始收割弱者的利益。只是这一次,谁在追捕?谁成为猎物?

188/苦楝树 【原载《小说月报·原创版》2018年第6期】 张子雨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树,他的心里是一棵苦楝树。大千世界,映照其中。荒年饥馑,丰年繁茂,少年人看到了怎样的历史和现实?

《北京文学》(精彩阅读)
国内邮发代号:2-85  国外邮发代号:M428
《北京文学·中篇小说月报》
国内邮发代号:82-106  国外邮发代号:M1780
刊社发行部电话:010-66031108
线上订阅:官方微店、中国邮政、杂志铺
电子版合作:中国知网、万方数据、龙源期刊网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